比特幣網路曾在2015年夏季遭遇一系列垃圾交易攻擊,這些事件至今仍對比特幣社區產生深遠影響。當時圍繞區塊大小的爭論正處於白熱化階段,攻擊者試圖證明1MB區塊限制過小,容易被垃圾交易填滿。攻擊分爲四輪進行。第一輪於6月20日宣布,計劃每5分鍾生成1MB交易數據,目標是造成241MB的交易積壓。然而由於技術問題,這次攻擊並未如期進行。第二輪攻擊於6月29日展開,對網路造成了一定影響。一些用戶反映交易確認時間明顯延長,但也有礦池成功過濾掉垃圾交易。這引發了關於交易過濾是否損害比特幣可互換性的爭論。第三輪攻擊發生在7月7日,規模和影響都超過前兩輪。攻擊者採用多種策略生成大量垃圾交易,包括向公共錢包發送塵埃交易,以及利用已知私鑰地址。據報道這次攻擊花費了超過8000美元的手續費。一些礦池通過創建大型整合交易來清理這些垃圾輸出。最後一輪攻擊發生在9月,攻擊者改變策略,直接在論壇公布帶餘額的私鑰。這導致產生了90000多筆交易,但由於許多是衝突交易,實際影響不如第三輪嚴重。這些攻擊對比特幣網路產生了顯著影響。它不僅推動了一些技術變更,如提高最低中繼費用、引入內存池限制等,還加劇了社區在區塊大小問題上的分歧。盡管小區塊支持者最終佔據上風,但關於如何界定和處理垃圾交易的爭論至今仍在持續。這一系列事件表明,即便在早期階段,比特幣網路就已經面臨過類似的挑戰。相比之下,當前網路上的某些交易雖然被視爲"垃圾",但其背後的意圖可能不如2015年的攻擊那麼明確或惡意。另一個顯著區別是,近期這類交易的費用支出已達到數億美元規模,遠超2015年約1萬美元的水平。
2015年比特幣遭受垃圾交易攻擊 對網路發展影響深遠
比特幣網路曾在2015年夏季遭遇一系列垃圾交易攻擊,這些事件至今仍對比特幣社區產生深遠影響。當時圍繞區塊大小的爭論正處於白熱化階段,攻擊者試圖證明1MB區塊限制過小,容易被垃圾交易填滿。
攻擊分爲四輪進行。第一輪於6月20日宣布,計劃每5分鍾生成1MB交易數據,目標是造成241MB的交易積壓。然而由於技術問題,這次攻擊並未如期進行。
第二輪攻擊於6月29日展開,對網路造成了一定影響。一些用戶反映交易確認時間明顯延長,但也有礦池成功過濾掉垃圾交易。這引發了關於交易過濾是否損害比特幣可互換性的爭論。
第三輪攻擊發生在7月7日,規模和影響都超過前兩輪。攻擊者採用多種策略生成大量垃圾交易,包括向公共錢包發送塵埃交易,以及利用已知私鑰地址。據報道這次攻擊花費了超過8000美元的手續費。一些礦池通過創建大型整合交易來清理這些垃圾輸出。
最後一輪攻擊發生在9月,攻擊者改變策略,直接在論壇公布帶餘額的私鑰。這導致產生了90000多筆交易,但由於許多是衝突交易,實際影響不如第三輪嚴重。
這些攻擊對比特幣網路產生了顯著影響。它不僅推動了一些技術變更,如提高最低中繼費用、引入內存池限制等,還加劇了社區在區塊大小問題上的分歧。盡管小區塊支持者最終佔據上風,但關於如何界定和處理垃圾交易的爭論至今仍在持續。
這一系列事件表明,即便在早期階段,比特幣網路就已經面臨過類似的挑戰。相比之下,當前網路上的某些交易雖然被視爲"垃圾",但其背後的意圖可能不如2015年的攻擊那麼明確或惡意。另一個顯著區別是,近期這類交易的費用支出已達到數億美元規模,遠超2015年約1萬美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