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上市公司加密財庫策略引發擔憂 專家警示潛在系統性風險
上市公司加密財庫策略面臨挑戰,引發市場擔憂
加密財庫已成爲上市公司的熱門策略。據統計,至少124家上市公司將比特幣納入公司財務戰略,作爲資產負債表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比特幣外,以太坊、Solana和XRP等加密貨幣也被部分上市公司採納爲財庫策略。
然而,一些業內專家近期表達了對這一趨勢的擔憂。他們將當前情況比作當年的灰度比特幣信托基金(GBTC),後者曾長期交易溢價,但溢價轉爲折價後成爲多個機構崩盤的導火索。
一位銀行數字資產研究主管警告,如果比特幣價格跌破這些採用加密財庫策略公司平均買入價的22%,可能引發企業被迫拋售。若比特幣回落至9萬美元以下,約半數企業持倉可能面臨虧損風險。
微策略引領潮流,但高溢價背後存在風險
截至6月4日,某公司持有約580,955枚比特幣,市值約610.5億美元,但其公司市值卻高達1074.9億美元,溢價接近1.76倍。
除此之外,一些新採用比特幣財庫戰略的公司也都背景顯赫。例如,一家由知名投資機構支持的公司通過SPAC上市,籌集6.85億美元全部用於購買比特幣。另一家由某加密媒體CEO創立的公司與一家上市醫療公司合並,融資7.1億美元購幣。還有一家科技集團宣布籌資24.4億美元打造比特幣財庫。
然而,業內人士指出,這些公司的操作模式與當年的GBTC套利模式在結構上極爲相似。一旦市場轉熊,其風險可能集中釋放,形成"踩踏效應"。
GBTC的前車之鑑:槓杆崩塌導致機構爆雷
回顧歷史,GBTC在2020-2021年曾風光一時,溢價一度高達120%。但進入2021年後,GBTC迅速轉爲負溢價,最終成爲多家加密機構爆雷的導火索。
GBTC的機制設計是一場"只進不出"的單向交易:投資者申購後需鎖定6個月才能在二級市場出售,無法贖回爲比特幣。這種設計在早期推動了二級市場的長期溢價。
然而,正是這種溢價催生了大規模的"槓杆套利遊戲":機構以低成本借入BTC申購GBTC,6個月後在溢價市場出售獲利。多家知名機構曾大規模參與這一套利模式。
牛市時期,這種模式運轉良好。但當2021年3月加拿大推出比特幣ETF後,GBTC需求驟降,溢價轉爲折價,槓杆結構瞬間崩塌。參與機構不得不在負溢價環境下持續虧損,最終導致一系列清算和爆雷事件。
上市公司加密財庫策略:潛在系統性風險?
越來越多公司正在形成"比特幣財庫飛輪":股價漲、增發融資、購入BTC、提振市場信心、股價繼續漲。這一機制可能隨着機構逐步接受加密貨幣ETF和加密貨幣持倉作爲貸款抵押品而加速運轉。
然而,批評者認爲,這種模式本質上是將傳統金融手段與加密資產價格直接掛鉤,一旦市場轉熊,鏈條就可能斷裂。幣價暴跌可能導致公司財務資產縮水、估值下降、融資受限,甚至被迫拋售BTC,形成惡性循環。
更嚴重的是,如果這些公司的股票被接受爲抵押品,其波動性將進一步傳導到傳統金融或DeFi系統,放大風險鏈條。
盡管如此,也有分析認爲目前仍處於早期階段,因爲多數交易機構尚未廣泛接受比特幣ETF作爲保證金抵押。
一位銀行研究主管警告,若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可能引發企業被迫拋售。如果比特幣回落至9萬美元以下,約半數參與加密財庫策略的企業可能面臨虧損風險。
然而,也有觀點認爲某些公司的資本結構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高風險槓杆模型,而是一套相對可控的"類ETF+槓杆飛輪"系統。通過靈活的融資方式和週期性調整,這些公司可能構建出較爲穩健的財務模型。
總的來說,上市公司加密財庫策略引發了市場對其結構性風險的爭議。盡管部分公司採取了相對穩健的財務模型,但整體行業在市場波動中的表現仍有待觀察。這輪"加密財庫熱潮"是否會重演GBTC式的風險路徑,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