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liquid近期推出的HIP-3改進提案在DeFi領域引發了廣泛關注,其最簡可行版本已登入測試網。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協議升級,更是Hyperliquid發展藍圖中的關鍵一步,可能對鏈上衍生品交易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要全面理解HIP-3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先了解Hyperliquid的整體設計思路,這要從它的三個核心提案說起。### Hyperliquid三步發展計劃Hyperliquid制定了清晰連貫的發展路徑,通過三個關鍵改進提案,逐步構建了一個功能完備的金融生態。#### HIP-1:打破上幣壁壘**行業痛點:** 長期以來,新項目在主流交易平台上幣過程不透明、成本高昂,且常伴隨苛刻條款。項目方需經歷漫長談判,可能還要支付高額費用或讓渡大量代幣。**解決方案:** HIP-1爲加密項目提供了另一選擇。它允許任何人在Hyperliquid上無需許可地創建新代幣,類似ERC-20標準。項目團隊只需支付一定費用(用HYPE代幣),即可創建自己的代幣並自動開啓現貨訂單簿市場。這大大降低了資產進入公開市場的門檻,爲項目方提供了更公平透明的發行平台。#### HIP-2:現貨市場自動化做市**行業痛點:** 新代幣即便成功上線,如果缺乏買賣深度,其價值也難以體現。這就是所謂的"流動性冷啓動"難題。**解決方案:** HIP-2(又稱"Hyperliquidity")是Hyperliquid協議原生的自動化流動性策略。當新代幣通過HIP-1創建後,HIP-2充當做市機器人,自動在訂單簿上掛出買賣單,爲新市場提供基礎可交易流動性。它有效解決了新資產上線初期的冷啓動問題。#### HIP-3:無許可創建永續市場**行業痛點:** 永續合約是加密市場交易量最大的領域,但在HIP-3之前,只有Hyperliquid核心團隊有權決定上線哪些資產的永續合約,這限制了平台的發展潛力和資產多樣性。**解決方案:** HIP-3(又稱"Builder-Deployed Perpetuals")將永續合約市場的創建權限完全開放。任何"構建者"只要質押100萬枚HYPE,即可在Hyperliquid上部署自定義的永續合約。構建者對其部署的市場擁有完全控制權,可自主定義各項關鍵參數,包括選擇抵押品、價格預言機、槓杆上限和保證金參數等。並且構建者享有該市場交易手續費的50%(這一比例在正式上線後可能調整),這是相當豐厚的收益回報。這三步完成後,Hyperliquid就從單純面向終端用戶的DEX,一躍成爲"金融基礎設施層",從敘事上遠超其他DEX競爭對手,也衍生出新的商業生態與玩法。### 影響一:契合RWA熱潮HIP-3設置了很高的準入門檻:構建者必須質押100萬枚HYPE代幣作爲安全保證金。按當前HYPE約42美元的單價計算,這筆質押金額需要4200多萬美元。這一設計實際上是一種篩選機制,確保只有資本雄厚、態度認真的參與者才能加入。機構資本無疑屬於這類合格玩家。而這些機構不太可能耗費巨資去上線小市值、交易量迅速衰減的代幣,他們更可能瞄準傳統金融中那些交易量巨大且穩定、價值深厚的市場,這正是RWA的用武之地。全球主要股指(如標普500)、大宗商品(如黃金)、主要外匯貨幣對(如歐元/美元)等,都是潛在目標。以全球最主要的S&P 500指數期貨合約爲例。假設在Hyperliquid上部署一個SP 500指數的永續合約,即使只獲得CME交易量的0.1%,再以0.1%的費率計算,這個合約市場每天的手續費也能達到可觀規模,而構建者能分享這筆手續費的50%。對於追求穩定回報的機構而言,這無疑具有巨大吸引力。另外,在HIP-3之前,Hyperliquid與許多DeFi協議一樣,主要爲加密原生資產設計,其架構、參數未必適合RWA資產。引入HIP-3後,Hyperliquid的核心引擎提供統一的交易和結算能力,而每個RWA市場可擁有爲特定資產(如美國國債和房地產)量身定制的風險參數、質押資產和清算邏輯。這種模塊化設計,正是安全、高效地將不同屬性的RWA引入鏈上所必需的,與其他協議的創新架構有異曲同工之妙。### 影響二:創造新的代幣生態HIP-3雖然有諸多優點,但仍存在兩個問題:1. 創建永續合約市場後能享受可觀的手續費分成,但前期投入巨大,100萬HYPE的質押成本將大多數散戶投資者排除在外。2. HIP-3類似HIP-1,下放了創建交易市場的權力,但新建市場的流動性從何而來?HIP-2解決了HIP-1的冷啓動流動性問題,而誰來爲HIP-3提供初始流動性?對於這兩個問題,即使Hyperliquid沒有提供官方解決方案,社區也可能利用DeFi協議的可組合性優勢,提供第三方解決方案。例如,社區可能發明新的DeFi協議來解決100萬HYPE的質押難題。這類協議可允許散戶將HYPE代幣存入公共池,通過眾籌方式集齊100萬HYPE,從而獲得部署永續合約的資格。作爲回報,用戶會收到代表其份額的質押憑證,有權分享該合約市場未來產生的手續費收入。這讓普通用戶也能參與到HIP-3的收益中。除了質押憑證,這類協議還可能發行自己的治理代幣。在決定將眾籌的HYPE用於建立哪個代幣的永續合約市場時,擁有更多治理代幣意味着更大影響力。爲此,想在Hyperliquid創建自己代幣永續合約市場的項目團隊,可能會針對治理代幣持有者進行空投,從而賦予治理代幣更大需求,抬升其幣價。這樣一來,新合約市場的流動性難題也能得到解決。第三方協議可以通過分發自己的項目代幣,或與希望上線永續合約的項目方合作分發那個項目的代幣,通過"代幣激勵"方式,來激勵用戶爲新市場提供初始流動性。隨着這類"流動性聚合器"的成功,其他團隊可能跟進開發類似產品,一場爭奪用戶HYPE存款、爭奪項目方合作、爭奪真實收益分配權的"Hyperliquid戰爭"就此上演。這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早期DeFi發展中的"Curve戰爭"。總之,質押100萬HYPE造成通縮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圍繞HYPE誕生新的生態與商業模式。兩步下來,HYPE的應用場景、市場需求都大大擴充,從而爲HYPE幣價建立起穩固支撐。### 影響三:滿足未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需求近期,散戶對未上市公司私募股票(Pre-IPO)的興趣日益增長。一些知名科技公司雖尚未上市,但已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某些平台曾少量發行過這類公司的代幣化股票,雖引發爭議,但也證明了市場對Pre-IPO股票的旺盛投資需求。Hyperliquid在滿足這一市場需求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首先,Hyperliquid有一個名爲Hyperps的功能,解決了爲尚未正式上線或缺乏可靠價格來源的資產提供期貨交易的難題。與依賴外部現貨價格預言機的傳統永續合約不同,Hyperps的資金費率基於期貨的當前價格與其自身過去一段時間的指數移動平均值之差計算。當多頭情緒強烈時,資金費率會變得極高,強力激勵空頭入場,反之亦然。HIP-3和Hyperps的結合,使任何人(只要能支付100萬HYPE的質押費)都可以"自助式"地部署熱門私募股票的永續合約。HIP-3解決了"能不能"的問題,而Hyperps解決了"價格無錨,劇烈波動"的問題。雖然HIP-3+Hyperps上線的是期貨合約,而非真正的股票,可能不適合價值投資者,但它爲散戶提供了獲取這些公司價格波動收益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種機制提供了價格發現功能。當這些公司真正IPO時,市場已經有了參考價格,有助於避免出現過於離譜的定價。### 影響四:靈活應對傳統交易所的競爭近期,一些合規交易所也開始爲用戶提供期貨交易服務。它們的最大優勢是合規性,這對某些對安全合規要求較高的機構資金具有吸引力。劣勢是傳統交易所上線新產品時較爲謹慎,目前提供的合約產品種類有限,槓杆上限較低。上線新產品需要走復雜的審批流程,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難以迅速響應市場對新產品的交易需求。傳統交易所的劣勢正是Hyperliquid的優勢。在HIP-3之前,Hyperliquid在響應市場需求方面就已經很迅速了。比如在NFT市場火熱時,推出了NFT指數合約;在社交代幣熱潮中,也推出過相關社交帳戶指數。現在HIP-3將創建合約市場變成"無許可",進一步提升了響應市場需求的速度,這種敏捷性是傳統交易所難以比擬的。因此,Hyperliquid不斷推陳出新,推出HIP-3和Hyperps等新功能,正是以自身的敏捷性應對傳統交易所的合規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強化其差異化特色。### 結語:開放的鏈上金融未來總的來說,HIP-3是Hyperliquid發展中的一次重要飛躍。它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一種戰略選擇,旨在將自身打造爲連接現實世界資產、圍繞HYPE創新生態、敏捷應對市場需求的核心金融基礎設施,推動去中心化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深度融合。當然,前方的道路也充滿挑戰。如何有效引導新市場的流動性,以及如何應對復雜的全球監管環境,將是決定其最終成敗的關鍵。但無論如何,HIP-3已經爲我們描繪了一個更加開放、可組合、充滿想象空間的鏈上金融未來。
Hyperliquid HIP-3提案:開啓無許可永續合約時代 引領DeFi新生態
Hyperliquid近期推出的HIP-3改進提案在DeFi領域引發了廣泛關注,其最簡可行版本已登入測試網。這不僅是一次簡單的協議升級,更是Hyperliquid發展藍圖中的關鍵一步,可能對鏈上衍生品交易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要全面理解HIP-3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先了解Hyperliquid的整體設計思路,這要從它的三個核心提案說起。
Hyperliquid三步發展計劃
Hyperliquid制定了清晰連貫的發展路徑,通過三個關鍵改進提案,逐步構建了一個功能完備的金融生態。
HIP-1:打破上幣壁壘
行業痛點: 長期以來,新項目在主流交易平台上幣過程不透明、成本高昂,且常伴隨苛刻條款。項目方需經歷漫長談判,可能還要支付高額費用或讓渡大量代幣。
解決方案: HIP-1爲加密項目提供了另一選擇。它允許任何人在Hyperliquid上無需許可地創建新代幣,類似ERC-20標準。項目團隊只需支付一定費用(用HYPE代幣),即可創建自己的代幣並自動開啓現貨訂單簿市場。這大大降低了資產進入公開市場的門檻,爲項目方提供了更公平透明的發行平台。
HIP-2:現貨市場自動化做市
行業痛點: 新代幣即便成功上線,如果缺乏買賣深度,其價值也難以體現。這就是所謂的"流動性冷啓動"難題。
解決方案: HIP-2(又稱"Hyperliquidity")是Hyperliquid協議原生的自動化流動性策略。當新代幣通過HIP-1創建後,HIP-2充當做市機器人,自動在訂單簿上掛出買賣單,爲新市場提供基礎可交易流動性。它有效解決了新資產上線初期的冷啓動問題。
HIP-3:無許可創建永續市場
行業痛點: 永續合約是加密市場交易量最大的領域,但在HIP-3之前,只有Hyperliquid核心團隊有權決定上線哪些資產的永續合約,這限制了平台的發展潛力和資產多樣性。
解決方案: HIP-3(又稱"Builder-Deployed Perpetuals")將永續合約市場的創建權限完全開放。任何"構建者"只要質押100萬枚HYPE,即可在Hyperliquid上部署自定義的永續合約。
構建者對其部署的市場擁有完全控制權,可自主定義各項關鍵參數,包括選擇抵押品、價格預言機、槓杆上限和保證金參數等。並且構建者享有該市場交易手續費的50%(這一比例在正式上線後可能調整),這是相當豐厚的收益回報。
這三步完成後,Hyperliquid就從單純面向終端用戶的DEX,一躍成爲"金融基礎設施層",從敘事上遠超其他DEX競爭對手,也衍生出新的商業生態與玩法。
影響一:契合RWA熱潮
HIP-3設置了很高的準入門檻:構建者必須質押100萬枚HYPE代幣作爲安全保證金。按當前HYPE約42美元的單價計算,這筆質押金額需要4200多萬美元。這一設計實際上是一種篩選機制,確保只有資本雄厚、態度認真的參與者才能加入。
機構資本無疑屬於這類合格玩家。而這些機構不太可能耗費巨資去上線小市值、交易量迅速衰減的代幣,他們更可能瞄準傳統金融中那些交易量巨大且穩定、價值深厚的市場,這正是RWA的用武之地。全球主要股指(如標普500)、大宗商品(如黃金)、主要外匯貨幣對(如歐元/美元)等,都是潛在目標。
以全球最主要的S&P 500指數期貨合約爲例。假設在Hyperliquid上部署一個SP 500指數的永續合約,即使只獲得CME交易量的0.1%,再以0.1%的費率計算,這個合約市場每天的手續費也能達到可觀規模,而構建者能分享這筆手續費的50%。對於追求穩定回報的機構而言,這無疑具有巨大吸引力。
另外,在HIP-3之前,Hyperliquid與許多DeFi協議一樣,主要爲加密原生資產設計,其架構、參數未必適合RWA資產。引入HIP-3後,Hyperliquid的核心引擎提供統一的交易和結算能力,而每個RWA市場可擁有爲特定資產(如美國國債和房地產)量身定制的風險參數、質押資產和清算邏輯。這種模塊化設計,正是安全、高效地將不同屬性的RWA引入鏈上所必需的,與其他協議的創新架構有異曲同工之妙。
影響二:創造新的代幣生態
HIP-3雖然有諸多優點,但仍存在兩個問題:
創建永續合約市場後能享受可觀的手續費分成,但前期投入巨大,100萬HYPE的質押成本將大多數散戶投資者排除在外。
HIP-3類似HIP-1,下放了創建交易市場的權力,但新建市場的流動性從何而來?HIP-2解決了HIP-1的冷啓動流動性問題,而誰來爲HIP-3提供初始流動性?
對於這兩個問題,即使Hyperliquid沒有提供官方解決方案,社區也可能利用DeFi協議的可組合性優勢,提供第三方解決方案。
例如,社區可能發明新的DeFi協議來解決100萬HYPE的質押難題。這類協議可允許散戶將HYPE代幣存入公共池,通過眾籌方式集齊100萬HYPE,從而獲得部署永續合約的資格。作爲回報,用戶會收到代表其份額的質押憑證,有權分享該合約市場未來產生的手續費收入。這讓普通用戶也能參與到HIP-3的收益中。
除了質押憑證,這類協議還可能發行自己的治理代幣。在決定將眾籌的HYPE用於建立哪個代幣的永續合約市場時,擁有更多治理代幣意味着更大影響力。爲此,想在Hyperliquid創建自己代幣永續合約市場的項目團隊,可能會針對治理代幣持有者進行空投,從而賦予治理代幣更大需求,抬升其幣價。
這樣一來,新合約市場的流動性難題也能得到解決。第三方協議可以通過分發自己的項目代幣,或與希望上線永續合約的項目方合作分發那個項目的代幣,通過"代幣激勵"方式,來激勵用戶爲新市場提供初始流動性。
隨着這類"流動性聚合器"的成功,其他團隊可能跟進開發類似產品,一場爭奪用戶HYPE存款、爭奪項目方合作、爭奪真實收益分配權的"Hyperliquid戰爭"就此上演。這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早期DeFi發展中的"Curve戰爭"。
總之,質押100萬HYPE造成通縮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圍繞HYPE誕生新的生態與商業模式。兩步下來,HYPE的應用場景、市場需求都大大擴充,從而爲HYPE幣價建立起穩固支撐。
影響三:滿足未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需求
近期,散戶對未上市公司私募股票(Pre-IPO)的興趣日益增長。一些知名科技公司雖尚未上市,但已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某些平台曾少量發行過這類公司的代幣化股票,雖引發爭議,但也證明了市場對Pre-IPO股票的旺盛投資需求。
Hyperliquid在滿足這一市場需求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首先,Hyperliquid有一個名爲Hyperps的功能,解決了爲尚未正式上線或缺乏可靠價格來源的資產提供期貨交易的難題。與依賴外部現貨價格預言機的傳統永續合約不同,Hyperps的資金費率基於期貨的當前價格與其自身過去一段時間的指數移動平均值之差計算。當多頭情緒強烈時,資金費率會變得極高,強力激勵空頭入場,反之亦然。
HIP-3和Hyperps的結合,使任何人(只要能支付100萬HYPE的質押費)都可以"自助式"地部署熱門私募股票的永續合約。HIP-3解決了"能不能"的問題,而Hyperps解決了"價格無錨,劇烈波動"的問題。
雖然HIP-3+Hyperps上線的是期貨合約,而非真正的股票,可能不適合價值投資者,但它爲散戶提供了獲取這些公司價格波動收益的機會。更重要的是,這種機制提供了價格發現功能。當這些公司真正IPO時,市場已經有了參考價格,有助於避免出現過於離譜的定價。
影響四:靈活應對傳統交易所的競爭
近期,一些合規交易所也開始爲用戶提供期貨交易服務。它們的最大優勢是合規性,這對某些對安全合規要求較高的機構資金具有吸引力。劣勢是傳統交易所上線新產品時較爲謹慎,目前提供的合約產品種類有限,槓杆上限較低。上線新產品需要走復雜的審批流程,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難以迅速響應市場對新產品的交易需求。
傳統交易所的劣勢正是Hyperliquid的優勢。在HIP-3之前,Hyperliquid在響應市場需求方面就已經很迅速了。比如在NFT市場火熱時,推出了NFT指數合約;在社交代幣熱潮中,也推出過相關社交帳戶指數。現在HIP-3將創建合約市場變成"無許可",進一步提升了響應市場需求的速度,這種敏捷性是傳統交易所難以比擬的。
因此,Hyperliquid不斷推陳出新,推出HIP-3和Hyperps等新功能,正是以自身的敏捷性應對傳統交易所的合規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強化其差異化特色。
結語:開放的鏈上金融未來
總的來說,HIP-3是Hyperliquid發展中的一次重要飛躍。它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一種戰略選擇,旨在將自身打造爲連接現實世界資產、圍繞HYPE創新生態、敏捷應對市場需求的核心金融基礎設施,推動去中心化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深度融合。
當然,前方的道路也充滿挑戰。如何有效引導新市場的流動性,以及如何應對復雜的全球監管環境,將是決定其最終成敗的關鍵。但無論如何,HIP-3已經爲我們描繪了一個更加開放、可組合、充滿想象空間的鏈上金融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