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的崛起:一場席卷全球的數字變革在人類發展的漫長歷程中,我們經歷了石器時代、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如今,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的時代——數字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徵是技術的爆炸性發展,尤其是可編程工具的出現,正在深刻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結構。數字時代始於1964年集成電路計算機的誕生。從那時起,人類開始利用可編程工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造物理世界,並深刻影響了各個領域的產業結構。數字時代的平台結構可分爲前端和後端。後端包括設備和網路,前端則包括設備和用戶交互界面。在這個背景下,Web3應運而生。與Web2相比,Web3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用戶擁有更多的數據主權。這得益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它使得數據在產生時就具備了可驗證性,從而在共識層面確定所屬權。然而,Web3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作爲新興事物,它面臨着來自政府和傳統部門的種種壓力和質疑。但歷史告訴我們,新事物的出現總是會引起恐慌和誤解,直到普通人開始使用它時,這些誤解才會逐漸消除。值得注意的是,Web3的發展伴隨着第二次金融革命,其核心是可編程金融產品的出現。這種新型金融產品雖然目前還處於各國政府適應和了解的階段,但它的潛力不容忽視。盡管面臨挑戰,但已經有許多"弄潮兒"洞悉了這場技術與金融變革,並積極投身其中。全球頂級高校的精英們紛紛加入這場"圈地運動",創立了衆多Web3項目。在基礎設施、中心化金融、去中心化金融、NFT和遊戲等領域,都有大量創新項目湧現。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在Web3項目數量上遙遙領先,佔據了35.12%的份額。中國和新加坡分別以9.92%和9.55%的份額緊隨其後。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項目在獲得投資方面面臨的難度較大,反映出中國Web3資本的話語權相對較低。然而,近期的政策變化可能預示着新的趨勢。香港證監會最近發布的關於加密貨幣交易的諮詢文件,可能標志着中國政府對Web3領域態度的逐漸開放。這是否意味着中國有可能在未來重新獲得Web3的主導權,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目前,Web3全球用戶已達2.5億,其影響力正從金融領域向遊戲、社交、內容創作、通訊、出行、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擴展。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Web3用戶數量可能在5年內達到10億,10年內覆蓋全球60%的人口。我們正處於人類歷史上最陡峭的產值爬坡階段。在這個變革的時代,世界的面貌可能在一代人的時間裏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這場席卷全球的數字革命,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未雨綢繆,做好準備。
Web3大革命:5年10億用戶 中國機遇與挑戰並存
Web3的崛起:一場席卷全球的數字變革
在人類發展的漫長歷程中,我們經歷了石器時代、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如今,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的時代——數字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徵是技術的爆炸性發展,尤其是可編程工具的出現,正在深刻改變着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結構。
數字時代始於1964年集成電路計算機的誕生。從那時起,人類開始利用可編程工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造物理世界,並深刻影響了各個領域的產業結構。數字時代的平台結構可分爲前端和後端。後端包括設備和網路,前端則包括設備和用戶交互界面。
在這個背景下,Web3應運而生。與Web2相比,Web3的一個重要特徵是用戶擁有更多的數據主權。這得益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它使得數據在產生時就具備了可驗證性,從而在共識層面確定所屬權。
然而,Web3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作爲新興事物,它面臨着來自政府和傳統部門的種種壓力和質疑。但歷史告訴我們,新事物的出現總是會引起恐慌和誤解,直到普通人開始使用它時,這些誤解才會逐漸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Web3的發展伴隨着第二次金融革命,其核心是可編程金融產品的出現。這種新型金融產品雖然目前還處於各國政府適應和了解的階段,但它的潛力不容忽視。
盡管面臨挑戰,但已經有許多"弄潮兒"洞悉了這場技術與金融變革,並積極投身其中。全球頂級高校的精英們紛紛加入這場"圈地運動",創立了衆多Web3項目。在基礎設施、中心化金融、去中心化金融、NFT和遊戲等領域,都有大量創新項目湧現。
從全球範圍來看,美國在Web3項目數量上遙遙領先,佔據了35.12%的份額。中國和新加坡分別以9.92%和9.55%的份額緊隨其後。值得關注的是,中國項目在獲得投資方面面臨的難度較大,反映出中國Web3資本的話語權相對較低。
然而,近期的政策變化可能預示着新的趨勢。香港證監會最近發布的關於加密貨幣交易的諮詢文件,可能標志着中國政府對Web3領域態度的逐漸開放。這是否意味着中國有可能在未來重新獲得Web3的主導權,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目前,Web3全球用戶已達2.5億,其影響力正從金融領域向遊戲、社交、內容創作、通訊、出行、醫療、教育等多個領域擴展。按照當前的發展速度,Web3用戶數量可能在5年內達到10億,10年內覆蓋全球60%的人口。
我們正處於人類歷史上最陡峭的產值爬坡階段。在這個變革的時代,世界的面貌可能在一代人的時間裏就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這場席卷全球的數字革命,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未雨綢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