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貨幣行業觀察:2023年會議見聞與思考近期,我有機會參加了一些加密貨幣行業的私密會議和活動,包括備受矚目的Breakpoint大會。以下是我對當前行業狀況的一些觀察和思考:## 投資機構面臨挑戰許多一級投資機構目前處境艱難。他們手中積壓了大量未上市或已上市但價格低迷的代幣。一些場外交易機構表示,很多交易難以找到買家。新一輪基金募資也面臨困境,實際募資規模往往遠低於對外宣稱。這迫使投資機構不得不提高單個項目的投資額度,進而推高項目估值,造就了一些難以爲繼的項目。一些機構表示有意進軍孵化器領域,但他們的人員配置和管理合夥人能力與孵化項目的需求存在明顯差距。大多數機構缺乏從零開始孵化項目的實戰經驗。## 行業尋求突破在與各機構交流時,許多人都在探討未來的熱門賽道。常見的回答包括"真實收入"、"真實用戶"和"真實場景"等概念,以及RWA、AI、Depin等熱門詞匯。然而,這些表述往往缺乏實質內容,更像是爲了證明自己"正在研究"。事實上,2022年的經驗已經證明,僅僅將Web2場景搬到Web3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創新。近期表現最差的往往是那些聲稱有"場景"的應用項目。這並非說加密行業不需要創新,而是這些項目往往與加密貨幣最核心的價值——資產流動性——關係不大。## 新一代用戶正在湧入盡管許多業內人士認爲缺乏新用戶和資金進入,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新一代用戶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進入這個領域。例如,一些年輕的內容創作者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報道和傳播加密貨幣相關內容。這些往往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的表達方式可能讓老一輩從業者感到陌生和難以理解。這些新興的傳播方式和內容形式,代表了屬於Z世代和Alpha世代的獨特表達。很快,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項目敘事邏輯、運營方式和傳播策略都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反思與展望回顧歷史,人類似乎總是難以從過去的教訓中吸取經驗。每當行業遇到困境,我們就會本能地尋求"真實收益"、"真實用戶"和"真實場景",或者期待傳統資金的進場。然而,歷史告訴我們,這些傳統思維往往只能帶來短期的投機行爲,而不會帶來根本性的變革。加密貨幣行業的最大挑戰不在於產品,而在於人。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特定時期內,受衆對加密貨幣的認知和理解方式,決定了他們參與這個行業的方式,也決定了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簡而言之,新技術的普及往往需要等待新一代用戶的成長。舊有的思維模式難以發現新的機遇。當前,我們行業中的許多優秀人才似乎仍未意識到這一點。未來已經到來,關鍵是我們是否能夠識別並擁抱這些變化。
2023加密會議見聞:行業挑戰與新生代崛起
加密貨幣行業觀察:2023年會議見聞與思考
近期,我有機會參加了一些加密貨幣行業的私密會議和活動,包括備受矚目的Breakpoint大會。以下是我對當前行業狀況的一些觀察和思考:
投資機構面臨挑戰
許多一級投資機構目前處境艱難。他們手中積壓了大量未上市或已上市但價格低迷的代幣。一些場外交易機構表示,很多交易難以找到買家。
新一輪基金募資也面臨困境,實際募資規模往往遠低於對外宣稱。這迫使投資機構不得不提高單個項目的投資額度,進而推高項目估值,造就了一些難以爲繼的項目。
一些機構表示有意進軍孵化器領域,但他們的人員配置和管理合夥人能力與孵化項目的需求存在明顯差距。大多數機構缺乏從零開始孵化項目的實戰經驗。
行業尋求突破
在與各機構交流時,許多人都在探討未來的熱門賽道。常見的回答包括"真實收入"、"真實用戶"和"真實場景"等概念,以及RWA、AI、Depin等熱門詞匯。然而,這些表述往往缺乏實質內容,更像是爲了證明自己"正在研究"。
事實上,2022年的經驗已經證明,僅僅將Web2場景搬到Web3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創新。近期表現最差的往往是那些聲稱有"場景"的應用項目。這並非說加密行業不需要創新,而是這些項目往往與加密貨幣最核心的價值——資產流動性——關係不大。
新一代用戶正在湧入
盡管許多業內人士認爲缺乏新用戶和資金進入,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新一代用戶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進入這個領域。
例如,一些年輕的內容創作者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報道和傳播加密貨幣相關內容。這些往往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的表達方式可能讓老一輩從業者感到陌生和難以理解。
這些新興的傳播方式和內容形式,代表了屬於Z世代和Alpha世代的獨特表達。很快,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項目敘事邏輯、運營方式和傳播策略都可能發生根本性的變革。
反思與展望
回顧歷史,人類似乎總是難以從過去的教訓中吸取經驗。每當行業遇到困境,我們就會本能地尋求"真實收益"、"真實用戶"和"真實場景",或者期待傳統資金的進場。然而,歷史告訴我們,這些傳統思維往往只能帶來短期的投機行爲,而不會帶來根本性的變革。
加密貨幣行業的最大挑戰不在於產品,而在於人。人的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特定時期內,受衆對加密貨幣的認知和理解方式,決定了他們參與這個行業的方式,也決定了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簡而言之,新技術的普及往往需要等待新一代用戶的成長。舊有的思維模式難以發現新的機遇。
當前,我們行業中的許多優秀人才似乎仍未意識到這一點。未來已經到來,關鍵是我們是否能夠識別並擁抱這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