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香港稳定币新规深度解析:USDT/USDC未受限 监管范围与误解澄清
香港最新稳定币法案解析:误解澄清与未来展望
香港资深合规律师吴文谦近日接受采访,就香港最新生效的稳定币法案进行了深入解析,澄清了市场上存在的多重误解。他指出,USDT、USDC等境外稳定币并不在香港发行,因此不受新规约束;香港仍可通过场外交易(OTC)方式交易主流稳定币。同时探讨了散户参与、KYC要求、监管审批流程、大型机构入局背景,以及银行、传统企业的战略反应。此外,分析了稳定币牌照的申请难点、法案与合规场景的适配挑战,以及香港与美国在加密政策上的路径差异,展望了香港稳定币的发展潜力与局限。
误解澄清:稳定币条例监管范围与境外项目关系
吴律师首先澄清了三个主要误解:
条例只监管在香港发行或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USDT和USDC不属于监管范围。
条例监管"发行"行为,而非交易行为。在香港OTC市场交易USDT、USDC不受限制。
金管局不能随意界定需持牌行为,必须按法定程序公告和注册。
是否被认定为"在香港发行稳定币"取决于多个因素,如管理团队、公司注册地、维护清算地点、储备资产等。
监管空白期:OTC交易监管权未定,散户交易成争议焦点
目前OTC法案尚未出台,USDT、USDC仍可在香港使用或买卖。未来OTC法案监管方向尚不明确,可能由海关和证监会分别监管不同场景。
散户是否可以交易USDT、USDC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禁止散户交易这两种稳定币可能会影响香港作为国际加密金融中心的定位。
KYC争议焦点:法规未强制写明,但监管实际操作偏好闭环模式
条例并未明确要求所有持币者完成KYC,但金管局在审批时会根据业务模式判断。闭环、可控、用户已实名的场景更容易获批。开放式交易、匿名用户随意接入的模式获批难度较大。
大型机构热情高涨:京东、蚂蚁、央企为何纷纷申请稳定币牌照
目前有很多中资机构申请稳定币牌照,一方面是为获取"正当性"入口,另一方面部分上市公司借机炒作股票。但真正能落地的项目很少,香港市场体量有限,监管机构会进行严格筛选。
美港监管对比:香港稳定但保守,美国因政治变化反成吸引力
香港对加密行业的态度一直较为稳定,采取平稳务实的路线。相比之下,美国政策波动较大,近期因特朗普可能重新上台而变得宽松。短期看美国更具吸引力,但长期稳定性香港可能更有优势。
离岸人民币稳定币:与港元稳定币定义不同,暂不冲突
离岸人民币不被视为稳定币,而是法定货币。目前香港稳定币政策仍聚焦于港元计价币种,人民币稳定币可能是未来探索方向。
银行积极参与:设立团队储备资产管理与业务拓展两大动因
银行积极参与稳定币业务有两个原因:一是新规要求储备资产存放银行,二是看好稳定币业务的市场前景。这也是银行在传统业务压力下寻求新增长点的选择。
竞争力疑问:香港稳定币面向合规场景,难与USDT/USDC竞争
香港稳定币难以直接与USDT、USDC竞争,但可能在合规应用场景中开辟新赛道,如ODBA、STO等项目。两者面向的市场和使用场景不同。
应用前景探索:稳定币需在特定合规场景中寻找自身定位
香港稳定币未来可能主要发展于合规场景,如LGBA、STO等领域,形成独立于传统币圈的生态系统。两种体系可能并行发展,各自发展各自的生态和业务方向。
国际反洗钱压力:FATF审核可能影响香港监管趋严吗
如果FATF确实对香港进行新一轮评估,可能会导致监管层面更加强调反洗钱机制的健全性,包括对稳定币的实名制、KYC机制、储备透明度等要求可能会更严格。
市场热度回暖:Web2企业入场,香港氛围逐步升温但多仍处筹备阶段
近期香港Web3氛围明显回暖,特别是许多Web2公司开始考虑进入Web3领域。但目前多数机构还停留在"想象阶段",真正落地执行的项目还不多。期待看到更多低调做事、突破性的项目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