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finder: AI智能体助力DeFi普及 打造全新链上体验

AI智能体为DeFi带来革命性变革:Wayfinder深度解析

摘要

DeFi虽然声称对所有人开放,但其复杂性使普通投资者难以进入。从准备Gas费到理解复杂协议,许多用户因繁琐流程而错失投资机会。Wayfinder作为一个链上AI智能体系统,旨在解决这些可访问性问题。用户只需与智能体对话,即可执行从跨链交易到基差交易等专业级投资策略。

Wayfinder未来将提供API服务,有望成为简化链上操作的基础设施,在各类Web3项目中广泛应用。这将大幅改善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的用户体验,让"普惠金融"的理想更接近现实。

深度解析Wayfinder:AI智能体驱动DeFi大规模普及

1. DeFi的可访问性挑战

DeFi虽然旨在创建开放的金融生态系统,但实际上需要复杂的技术知识和高级金融技能。链抽象和账户抽象等技术虽然改善了用户体验,但仍缺乏标准化,支持的协议有限。用户仍需理解AMM、流动性池等DeFi特有概念,这使DeFi比传统金融设置了更高门槛。

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显示,在Uniswap V3中,仅7%的流动性提供者控制约80%的TVL。这些专业用户的回报率比普通用户高出20%。即使是用户体验相对良好的Uniswap,也存在这种差距,说明可访问性问题影响整个DeFi生态系统。

复杂的操作流程让许多用户望而却步,即使面对诱人的投资机会也难以参与。结果是DeFi正成为专业用户的专属领域,违背了通过去中心化技术实现普惠金融创新的初衷。

深度解析Wayfinder:AI智能体驱动DeFi大规模普及

2. AI在降低DeFi门槛方面的潜力

最新的AI突破为降低DeFi准入门槛带来新可能。代理式AI技术不仅提供智能,还可执行复杂任务,这可能是DeFi实现大规模采用的关键。

例如,用户只需说"将ETH从Base桥接到Solana并买入BONK",AI智能体就能分析多种桥接选项,提供清晰建议:

  • Wormhole:费用2.50美元,3分钟完成,安全性高
  • LayerZero:费用1.80美元,5分钟完成,有Gas费波动风险

用户无需了解桥接器的技术差异,只需根据智能体提供的关键信息做决策。智能体会自动处理钱包连接和复杂交易,如同拥有24/7专属资产管理师。

但实现这一愿景存在挑战。大多数AI技术缺乏直接的区块链集成,无法实时查看钱包余额。即使集成了区块链节点,理解数千种智能合约也是一大难题。如何安全交互和验证协议安全性也是额外挑战。

AI技术需要专用的链上智能体系统才能在DeFi中创造真正价值。这正是Wayfinder的切入点。

深度解析Wayfinder:AI智能体驱动DeFi大规模普及

3. Wayfinder:链上专用AI智能体系统

Wayfinder提供专为链上环境设计的AI智能体系统。这些智能体直接与区块链基础设施集成,可自动执行链上任务。AI模型针对区块链环境进行了特殊优化,比通用模型更高效地导航和利用DeFi协议。

Wayfinder由两个核心组件构成:

  1. Wayfinder Shell:用户与各种专用智能体交互的接口
  2. Wayfinder Graph:帮助智能体在复杂多链环境中找到最优路径的导航系统

深度解析Wayfinder:AI智能体驱动DeFi大规模普及

3.1 Wayfinder Shell:您的DeFi私人银行家

Wayfinder Shell作为接口,允许用户与专用智能体交互,制定和执行各种链上策略。它提供特定角色的智能体,可协作处理复杂任务。Shell支持以太坊、Solana、Base和Avalanche等主要主网,实现多链资产管理。

Shell的最大特点是智能体通过内置专用Web3钱包直接执行链上交易。例如,用户要求将100美元USDC分散投资于Solana上近期上涨的代币,智能体会使用实时市场数据筛选代币,构建投资组合并直接执行投资。

Wayfinder的智能体系统包括四种类型:

  • 交易智能体:处理基本的链上资产转移和管理
  • 永续合约智能体:与Hyperliquid交易所集成,支持现货或永续合约交易
  • 合约智能体:处理智能合约编写、部署和分析等任务
  • 自主智能体:根据用户目标协调多个智能体,处理从策略制定到执行的综合角色

未来将不断添加更多专用智能体,如用于收益优化的收益发现智能体等。Wayfinder采用多智能体系统,相互验证和协作,使决策更稳定精确。对于需要多笔交易的操作,智能体会在虚拟网络上进行模拟,预测结果并防止错误。重要交易需要用户批准,确保用户对资产的完全控制。

深度解析Wayfinder:AI智能体驱动DeFi大规模普及

3.2 Wayfinder Graph:DeFi的谷歌地图

Wayfinder Graph是一个导航系统,系统化地组织复杂的区块链生态系统。它构建了各种区块链网络中DeFi协议、智能合约和资产之间的关系,帮助智能体通过最高效路径执行任务。

Graph系统的核心是"寻路路径"。每条路径详细定义了特定任务的步骤,记录所需的智能合约地址、函数调用方法、预期费用和注意事项。智能体可使用这些验证过的路径快速安全地完成任务。

未来,寻路路径将由社区创建和管理。新DeFi协议出现时,社区成员可编写并提交与之交互的路径。提交者需质押PROMPT代币作抵押,经路径验证者审核后才能添加到官方库。其他Shell使用该路径时,创建者可获得部分费用。错误路径会导致质押代币被罚没,用于补偿受害者。这种机制确保了路径的持续质量管理。

Wayfinder通过社区参与确保可扩展性,而非采用直接与所有协议集成的缓慢方法。这种以社区为中心的方法使Wayfinder能灵活应对DeFi生态系统的快速变化和复杂性。

深度解析Wayfinder:AI智能体驱动DeFi大规模普及

4. Wayfinder实现的全新DeFi体验

Wayfinder让复杂的链上策略不再是专家专属。自动化智能体处理策略制定和执行,使初学者能轻松管理专业级策略,专家则可专注于更复杂的设计。

以下案例展示了Wayfinder如何为不同层级用户定制新的DeFi体验:

4.1 简化复杂的跨链交易

Wayfinder的交易智能体通过BRAP引擎解决了跨链交易的复杂性。BRAP引擎探索多个流动性路径,找到最优路线并处理代币兑换和桥接,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体验。

此外,Wayfinder支持仅使用基于Base链的PROMPT代币统一处理跨多链Gas费,用户无需为每条链准备原生代币即可高效执行跨链交易。

深度解析Wayfinder:AI智能体驱动DeFi大规模普及

4.2 一站式操作重复性投资流程

Wayfinder可执行复杂的投资策略,如基于杠杆的DCA策略。用户只需设置一次条件,即可持续执行复杂投资策略而无需重复手动操作。

例如,用户要求每周用100美元通过DCA购买BTC,并在BTC价格上涨时用增加的抵押品价值借入额外资金购买更多BTC。自主智能体会分析多个借贷协议,选择最优方案,然后交易智能体依次执行杠杆投资策略。

智能体在用户设定的风险参数范围内执行策略,持续监控条件并在必要时自动调整仓位以控制风险。

深度解析Wayfinder:AI智能体驱动DeFi大规模普及

4.3 为新手提供专业级交易

Wayfinder的永续合约智能体与Hyperliquid的链上订单簿引擎集成,使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利用基差交易等专业策略。

例如,用户要求基于HYPE代币的资金费率执行基差交易。智能体会自动在现货市场买入HYPE,同时开立等量期货空头仓位,创建套利结构。自主智能体持续监控资金费率,在盈利能力下降时自动平仓。

用户无需理解基本交易机制或了解Hyperliquid交易所,即可通过Wayfinder产生稳定利润。

深度解析Wayfinder:AI智能体驱动DeFi大规模普及

5. 可访问DeFi的未来

Wayfinder有望弥合链上市场机会与普通用户之间的差距。用户可通过对话与智能体交流,轻松制定和执行从简单代币购买到收益耕作和自动再平衡等各种策略。这可能使以前仅由专家处理的策略向普通用户开放,成为行业重要转折点。

长期来看,Wayfinder有潜力发展成为链上环境的操作系统。它计划以API形式提供功能,使各种Web3服务能轻松调用复杂链上任务。这将使每个服务都能提供超越现有局限的新功能,如让MetaMask用户直接执行复杂投资组合再平衡策略。

最终,Wayfinder有望成为改善整个加密货币行业用户体验的基础设施,使DeFi "普惠金融"的理想更加接近现实。

深度解析Wayfinder:AI智能体驱动DeFi大规模普及

深度解析Wayfinder:AI智能体驱动DeFi大规模普及

PROMPT-2.46%
DEFI1.66%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ForkMongervip
· 18小时前
又一个ai "解决方案" 来掩盖治理攻击向量... ngmi
查看原文回复0
智能合约收藏家vip
· 18小时前
能搞定gas就敢叫智能
回复0
MagicBeanvip
· 18小时前
又一个假AI割韭菜的来了
回复0
GasFeeVictimvip
· 18小时前
gas高的让我心肌梗塞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