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是指資產能在市場中快速買賣,且不會造成其價格出現明顯波動。高流動性市場讓交易者以極低滑點迅速進出部位,低流動性市場則容易在交易時出現大幅價格變化。傳統金融領域主要由中心化機構或造市商提供流動性;在加密貨幣及 DeFi 生態系中,流動性則仰賴去中心化的社群參與與智慧合約基礎設施。
在去中心化金融中,流動性決定協議功能是否完善、運作是否有效。多數 DeFi 應用——包含去中心化交易所、借貸平台、衍生品交易所——都必須長期維持充足且流動性深度才能穩定運作。若流動性不足,使用者會面臨高滑點、交易延遲、價格劇烈波動等問題。流動性匱乏的專案,其代幣價格也極易被操弄。因此,流動性不只是技術層面的需求,更是用戶信任與平台穩定架構的核心基石。
AMMs 創新了流動性供給模式。傳統交易所需買賣雙方透過委託簿配對成交,AMMs 則以流動性池直接完成代幣交換。流動性池由兩種或多種不同代幣鎖定於智慧合約中,池中資產價格依數學公式運算——最常見如 Uniswap 採用的恆定乘積公式(x × y = k)。只要交易者持續交易,流動性提供者維持資產,流動性池就能維持均衡。
AMMs 打造了全民流動性供給的新格局,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流動性提供者(LP)。LP 依其流動性貢獻比例獲得交易手續費回饋,這種模式減少對中心化中介機構的依賴,同時也衍生全新風險管理與資本效率挑戰。
流動性提供者是 AMMs 平台運作關鍵,他們投入兩種等值代幣,獲得代表池份額的 LP 代幣。當交易者在池中兌換資產時,LP 能賺取部分交易手續費。不過,LP 需承擔無常損失——這源自於池中代幣價格相對變動。若某一代幣價格相對另一種上漲幅度過大,LP 在提領流動性時,可能損失的金額超過取得的手續費收益。
這種風險經常阻礙流動性長期穩定供給,也導致流動性深度波動。雖然流動性挖礦獎勵一度吸引大量用戶,但多數此類激勵措施最終證明不可持續。分析師普遍認為,一旦代幣獎勵結束,流動性將迅速流失,進而使協議面臨不穩定或運作失靈的風險。
滑點發生於交易成交價和初始報價有落差,這是低流動性直接造成的結果。小型或新成立流動性池裡,即使交易規模不大,價格也可能出現大幅波動,影響交易效率。流動性分散則是另一大困境,DeFi 生態系的流動性分散在眾多 DEX 與區塊鏈,導致流動性深度不足且價格不一致。
流動性分散使協議難以保障穩定用戶體驗。對於新發行代幣或 DeFi 應用專案而言,建立初始流動性是一大營運障礙。流動性不足不只影響交易執行,也會損及借貸抵押率。預言機資訊準確度,以及質押激勵成效亦會受到影響。
為解決上述問題,許多協議採用流動性挖礦或收益農場機制,以原生代幣獎勵流動性提供者。儘管這種模式在 2020 年 DeFi 夏季大受歡迎,卻多吸引短期套利者,而非長期持有者。價格劇烈波動、賣壓及通膨失控,最終都造成市場信心下滑。
因此,「協議持有流動性(POL)」概念應運而生。此模式允許協議自主持有流動性,不需向 LP 租用。POL 能減少對外部資本的依賴,並打造更穩定的流動性基礎。不過,該模式需要高度財庫管理專業及大量前期資金投入。
傳統 LP 激勵不足、POL 模式又過於複雜,催生創新方案:流動性即服務(LaaS)。LaaS 讓專案能將流動性需求委託給專業平台或協議,由其負責流動性池設計、部署與維運。這些服務結合代幣綁定、智慧合約自動化及流動性路由策略,全面提升 DeFi 生態流動性分配效率。
LaaS 提供永續且可擴展的解決方案,尤其適合缺乏資源或專業能力獨立管理流動性的新興協議。透過解決資本利用效率不足、流動性分散及無常損失等結構性問題,LaaS 已逐漸成為推動 DeFi 發展的核心基礎設施。